Search


🌎 🌍 🌏本院地球所「高壓礦物物理實驗室」最新研究成果🌎 🌍 🌏

...

  • Share this:


🌎 🌍 🌏本院地球所「高壓礦物物理實驗室」最新研究成果🌎 🌍 🌏

中研院地球科學所謝文斌助研究員與張耘瑗博士後研究員,利用超快光學結合高壓鑽石砧技術,測量橄欖石在高壓狀態下的熱傳導率,發現當橄欖石含有大量的水時,在上地幔過渡帶(深度410-660公里)附近的熱傳導率,僅為不含水時的一半。此效應意謂著若海洋地殼中含大量的水,則會在隱沒板塊中產生絕熱效果,使得板塊中心溫度保持在相對低溫的狀態,讓板塊中的亞穩態橄欖石得以被保存至較過去所認知還要更深的地幔過渡帶,證實地球的水循環可能對深部礦物與溫度的分佈有重要影響。

這一結果有助於解決當前地球科學中關於橄欖石是否能夠在上地幔過渡帶中存在的爭議,也對橄欖石相變作爲過渡帶中引發地震的可能機制提供了證據。參與本研究的還有本所助研究員譚諤博士以及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久華博士,該結果最近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文章網頁連接: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7/04/03/1616216114

🌎圖說:中研院地球科學所高壓礦物物理實驗室利用一對鑽石砧將地球內部材料加壓至數十萬倍的大氣壓力, 以模擬地球內部的極端高壓,再結合超快雷射(紅色光束)量測材料的熱傳導係數。


Tags:

About author
這裡是由【中央研究院媒體小組】經營的平台,作為中研院好朋友們交流互動用,幾點注意事項還請粉絲們彼此提醒喲! *發文請盡可能與學術研究、學術活動相關,勿濫用平台打廣告。 *有疑慮要發問,請保持基本禮貌,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歡迎各種評論,但禁止謾罵或人身攻擊等,違者將隱藏、刪除貼文或封鎖帳號。 *有非關本文的意見,請善用「塗鴉牆」或「私訊」,發文下明顯不相干留言將隱藏或刪除,保持版面一致性。
中央研究院官方粉絲頁
View all posts